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誕生三十周年 在線教育開拓者琳達講述老故事
2016年4月7日 中國遠程教育
2016年1月17日,遠程教育領域老將托尼·貝茨(Tony Bates)教授在他個人網(wǎng)站上轉(zhuǎn)發(fā)了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傳播學院教授、在線教育開拓者琳達·哈拉西姆(Linda Harasim)博士的一篇博文。貝茨教授說本周早些時候跟哈拉西姆教授聊天,她無意中問道:“你知道我們在1月份迎來了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誕生30周年嗎?”貝茨教授說他自己的博客圈竟然沒有這方面的信息,因此請哈拉西姆教授把這段經(jīng)歷寫出來,與同行分享。于是,便有了這篇博文。琳達·哈拉西姆幾十年來為在線教育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耕耘不輟,至今仍然壯志不已,令人欽佩!她也是《中國遠程教育》國際論壇欄目的一位作者。我們刊登這個故事以及貝茨教授的點評,謹向這位國際同行致以深深敬意!
1986年1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其前身是安大略教育研究所)推出完全基于因特網(wǎng)的第一門完全在線學分課程。今年1月份,我們迎來了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誕生30周年。
這門課程的主題是“婦女與計算機在教育中的應用”,換言之,涉及性別問題和計算機的教育用途。這個主題本身很有趣,也值得關注。本課程主要圍繞性別歧視以及女學生和女教師對計算機的教育用途缺乏興趣這些問題展開。然而,它的設計和實施非常特別,可以說是首創(chuàng)之舉,因此它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門完全通過因特網(wǎng)在線教學的課程。
1983年,我獲得撥款,專門調(diào)查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應用計算機網(wǎng)絡的可能性(之所以在安大略省開展調(diào)查,是因為這筆款項是安大略省教育廳給的)。雖然這筆撥款數(shù)目不大,但是足以使我能夠開始研究這個“領域”。我尋找主持相關計算機會議系統(tǒng)論壇的加拿大高校教授并登門拜訪他們。我拜訪了使用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研發(fā)的Co-Sy會議系統(tǒng)的教授,也拜訪了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使用自動教學用程控邏輯系統(tǒng)(Programmed Logic for Automated Teaching Operations,PLATO)和密歇根終端會議系統(tǒng)(Michigan Terminal System,MTS)Forum的教師。
然而,見面的情況令人對在線課程不抱幻想。使用在線會議系統(tǒng)或論壇為學生(尤其是通過計算機網(wǎng)絡)開展協(xié)作學習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這對于當時的教師而言無異于“天方夜譚”。他們告訴我,計算機網(wǎng)絡不外乎是把計算機和打印機連接起來這些事情,根本不關乎對話討論!
1986年1月推出的這門課程由我和多羅茜·史密斯(Dorothy Smith)博士共同設計和執(zhí)教(Harasim & Smith, 1986,1994);我們也得到琳·戴維(Lynne Davie)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我們正是在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提出了一種在線協(xié)作學習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在隨后的歲月里被廣泛用于指導中學后教育的課程和專業(yè)發(fā)展活動并得到不斷修改和完善。在線協(xié)作學習教學法的重點是改造面授課堂的各種小組學習活動,包括結(jié)對學習、小規(guī)模項目組、專題討論和大班討論(全體成員參加的討論)等。自此以來,在線小組討論和專題討論已經(jīng)成為許多(如果不是大多數(shù)的話)在線大學課程的組成部分。
學生對這門課程有濃厚興趣,它有很好的口碑。我們的學生來自加拿大全國各地。結(jié)果,我被叫到教務處,因為教務長想知道為什么其他省份的學生也在想方設法報讀我的課程。她非但不高興而且還惱火,提醒我說:“這是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她強調(diào)“安大略”,意思是說我們主要應該服務安大略省的學生。
雖然30年過去了,但是很多事情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當時大多數(shù)學生使用的是150或300波特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上網(wǎng),速度比我們打字還慢。當時地理可及性(geographical access)困難重重,而且大學的網(wǎng)絡是因時網(wǎng)[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因此沒有如何訪問大學網(wǎng)絡的信息。但是學生們聰明絕頂,居然能琢磨出訪問網(wǎng)絡的步驟。用戶要通過輸入命令才能訪問網(wǎng)絡。20世紀80年代要上網(wǎng)并且保持在線狀態(tài)必須克服很多艱巨的挑戰(zhàn)、完成很多步驟并且多次嘗試,所有這些今天恐怕沒有人能理解了?
加拿大貝爾集團安大略公司(Bell Ontario)打電話給我,了解為什么安大略省那么多人想登錄計算機網(wǎng)絡。我是誰?我在干什么?我對貝爾公司找上門的確感到吃驚。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加拿大貝爾集團就像一個黑盒子,外人幾乎無法接觸到里面的人。他們主動聯(lián)系我,說明居然有人想登錄計算機網(wǎng)絡這件事使他們大為惱火、深感困惑。當時安大略沒有多少人知道怎么登錄計算機在線網(wǎng)絡。貝爾集團沒有把登錄計算機網(wǎng)絡的步驟公之于眾,除非有人指點,用戶都不知道要輸入兩點“..”還是三點“...”,這些都是任意的編碼,不為一般人所了解。誰能猜出這是解鎖登錄的關鍵?這些都是圈內(nèi)人士才知道的知識,他們在實踐中有意或無意地限制公眾登錄網(wǎng)絡。在那個年代,計算機網(wǎng)絡被看作只有懂技術的人才能使用的東西,公眾對其不感興趣,也不覺得其有價值。
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招收40名學生,其中20名是為了得到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學分的學生,另外20名是參加專業(yè)發(fā)展學習的非學分學生。因為我獲得安大略省女教師聯(lián)合會的撥款,作為調(diào)查計算機網(wǎng)絡教育用途的部分內(nèi)容,這20名非學分學生參加了本課程的學習。這筆款項的一部分用于購買本課程使用的Participate在線會議系統(tǒng)。
這門課程獲得巨大成功。基于我對在線教育前景和對計算機網(wǎng)絡促使在線協(xié)作學習發(fā)生的潛能的堅信,我一直認為這門課程能獲得成功。我當時堅信在線教育的潛能,雖然我也說不清楚為什么。這種信念一直持續(xù)到今天。當時我在考慮,在用戶身居不同地方、在不同時間學習的環(huán)境下協(xié)作學習該如何設計?作為教師,我必須既能使學生對在時空分離的情況下開展小組活動感興趣,又能使這些活動真正開展起來。那么,我要怎樣才能夠設計這樣的一種教學結(jié)構呢?這不是一個可以輕而易舉應對得了的挑戰(zhàn),特別是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在線教育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人們對于如何在線交流經(jīng)驗有限,甚至可以說毫無經(jīng)驗,更不用說開展在線協(xié)作。我的做法是:以一個星期的在線學習為一個單元設計一門課程的教學;學習活動會持續(xù)一周或數(shù)周。比如,一次在線專題討論可能持續(xù)一周,而一個小組項目可能需要三周的在線協(xié)作。課程活動按時間順序展開,很少出現(xiàn)幾項活動同時進行的情況。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各項活動的安排和開展井井有條。
與此同時,我還致力于創(chuàng)建一個井井有條的空間結(jié)構:明確誰與誰在什么時候和什么地方以什么活動形式開展交流與互動。我模仿現(xiàn)實世界的建筑結(jié)構設計虛擬空間,把計算機會議系統(tǒng)在線環(huán)境分為不同房間或空間。我的課程在線環(huán)境有一個在線“咖啡廳”以滿足社交需要,有各種房間可供專題研討會使用(比如A室、B室、C室等),這些房間會根據(jù)在線活動安排開通和關閉。學生們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段(比如某一個星期)聚集在一個指定的空間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我積極尋求并獲得校外機構的資助,添置了技術設備。我自己設計并負責了第一門在線課程的教學,雖然當時安大略教育研究所大多數(shù)管理人員一點也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事實上,當時又有誰能理解呢?
1985年我采用了混合式教學法,1986年1月我就采用完全在線教學法了。這門課程正式上線之前的兩個星期恰逢圣誕假期,我產(chǎn)生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懷疑,也是最大的一次懷疑。我開始擔心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我整個圣誕假期都在思考各種后備應急方案,擔心沒有學生參加在線學習。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大家的在線學習熱情高漲,所以接下來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滿足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對交流、社區(qū)建設和協(xié)作的需求。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一直在大學從事在線教學,時至今日,從來沒有間斷過。我講授過研究生課程和本科生課程以及完全在線課程和混合式課程,負責在線教育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師資培訓。
2016年1月我們不但迎來了世界上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誕生30周年,而且迎來了在線協(xié)作學習教學法和在線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30周年。此外,30年的在線教學與研究也有了結(jié)晶——在線協(xié)作學習理論的建構(Harasim, 2012)。當然,時至今日,不管是從教學還是機構的角度講,在線教育的一些關鍵問題仍然有待解決或仍然被人們所忽視。我認為,我們必須嚴肅、認真地著力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實現(xiàn)在線教育的潛能。
托尼·貝茨教授點評:
不管什么事情,聲稱“第一”總是有風險的??倳心硞€不服氣的萬事通拿出比“第一”更早的證據(jù)。琳達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她誠心歡迎其他同行提供在線教育領域早期開拓性工作的反饋,因為在當時大家對彼此的工作了解不多。開拓者總是孤軍作戰(zhàn)。但是,琳達1986年推出她的在線課程是有其大環(huán)境的。自從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新澤西理工學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羅克珊·希爾茨(Roxanne Hiltz)和默里·圖羅夫(Murray Turoff)就一直在教授混合式課程;在1986年左右,與琳達同一單位(安大略教育研究所)的馬琳·斯卡德瑪麗亞(Marlene Scardamalia)和卡爾·伯雷特(Carl Bereiter)研發(fā)了計算機支持的有意識學習系統(tǒng)(Computer 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Systems,CSILS),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計算機支持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知識建構。圭爾夫大學研發(fā)了CoSy會議系統(tǒng),但在1986年他們并沒有把這個系統(tǒng)用于完全在線課程的教學。早在1960年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就研發(fā)了PLATO系統(tǒng),這也是第一個通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系統(tǒng),但是直到20世紀80年代,這個系統(tǒng)一直在一個沒有對外開放的網(wǎng)絡上運作,需要價格昂貴的專門終端,而且學生與教授、助教或同學之間幾乎沒有直接的在線互動。所以,我認為琳達可以宣稱自己是推出基于因特網(wǎng)、完全在線課程的第一人。隨后出現(xiàn)首批基于萬維網(wǎng)的在線課程是在10年之后的1995年。這一次的領頭羊仍然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提供了基于萬維網(wǎng)的在線課程,該校的老師默里·戈德伯格(Murray Goldberg)研發(fā)了第一個學習管理系統(tǒng)WebCT,這個系統(tǒng)后來被Blackboard Inc收購了。至于大規(guī)模公開在線課程(MOOC)則是在琳達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之后22年才出現(xiàn)的。同樣是在加拿大,首創(chuàng)者是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戴夫·科米爾(Dave Cormier)和史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更重要的是琳達的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并非曇花一現(xiàn)。在過去30年,她一直在嘗試新實踐,從事在線學習的教學、研究和理論建構工作。(現(xiàn)在回頭一想,琳達在1986年肯定非常年輕!)當然,要證明1986年之前沒有出現(xiàn)完全在線課程困難重重,所以如果有人聲稱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了完全在線課程,我們愿意洗耳恭聽。此時此刻,我開了一瓶(加拿大產(chǎn))香檳和琳達一起慶祝第一門完全在線課程誕生30周年。不過,我找不到1986年的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