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學術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12月9-10日,由中國英國史研究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承辦的“中國英國史研究會2017年學術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新視野下的英國文明史研究”。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單位的13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98篇,這些論文涵蓋面廣,選題十分豐富,既有政治史、經(jīng)濟史、法制史、宗教史、殖民史、對外關系史的研究,也有語言史、情感史、環(huán)境史、社會史、思想史的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9日上午,大會開幕式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第二報告廳舉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錢乘旦,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高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黃興濤分別致辭。開幕式由中國英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廣林主持。
張建明代表學校向與會學者表示歡迎,他對中國學者的英國史研究的突出成績表示熱烈祝賀,并從人民大學的辦學歷史、辦學精神談起,希望中國的世界史學界不斷貢獻經(jīng)典作品及普及讀物,積極推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拓展。
錢乘旦對中國的英國史研究涌現(xiàn)的新一代學人表達了期望,對新一屆研究會領導成員表示贊賞,鼓勵中青年學者為學會的發(fā)展繼續(xù)努力。
高岱表示,英國史研究在中國的世界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影響,并獲得英國同行的認可。隨著國家的逐漸強大,中國學術界在與世界的交流交往中,包括英國史在內(nèi)的世界史研究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黃興濤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世界史專業(yè)的教學、研究情況,倡議學界同仁秉持國際化視野,朝著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開幕式后進行了兩組主題報告會,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金海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皖強主持。在上半場,錢乘旦教授、劉景華教授分別作了題為《評“布萊爾執(zhí)政”》、《中國學者對英國史的研究》的報告。錢乘旦分析了布萊爾政府的對內(nèi)對外政策,并且對這些政策對今天的影響進行了闡述。劉景華從八個方面分析評議了中國學者的英國史研究成就,并且提出中國學者的英國史研究雖然存在原始材料不足的問題,但是具備特有的理論視野、客觀研究立場等方面優(yōu)勢。在下半場,高岱教授、陳曉律教授、徐浩教授分別作了題為《關于“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概念的解讀》、《評〈英國人:國家的形成,1707-1837年〉》、《告別糊口經(jīng)濟:中世紀歐洲食品的供求關系研究》的報告。高岱從十七世紀英國內(nèi)戰(zhàn)的歷史角度入手,對“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概念的出現(xiàn)進行了追蹤解讀。陳曉律結(jié)合該譯著的內(nèi)容和特點,從宗教、貿(mào)易等方面對“英國性”問題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徐浩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從人口數(shù)量、谷物產(chǎn)量和食品價格探討了中世紀歐洲食品的供求關系。北京大學教授黃春高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家宏分別對兩場主題報告做了十分精準的學術點評。學者們的主題報告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邃,引起了與會者的好評。
當天下午和次日上午,三個小組圍繞著“傳統(tǒng)與變革”“經(jīng)驗與反思”“碰撞與交流”等主題分別進行學術討論。
10日下午,清華大學教授梅雪芹、天津師范大學教授張乃和和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趙秀榮分別作主題報告。梅雪芹由查爾斯·狄更斯的《鮭魚》一文引發(fā)思考,認為從其中可以管窺狄更斯生態(tài)思想、狄更斯生態(tài)意識,對于研究英國文明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張乃和通過比較皮科克與瓦拉兩人的相關論著,深入地詮釋了近代英國歷史文獻學的發(fā)端。趙秀榮就近代早期英國對自殺者懲罰及其原因進行了探討,揭示了思考生命價值的當代重要意義。
主題報告結(jié)束后,孟廣林對本次大會進行學術總結(jié)。他表示,本次會議涉及的研究領域廣泛,地區(qū)、國別史的研究在全球史和微觀史勃興的態(tài)勢下仍舊能堅持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斷拓展是難能可貴的,此次學術的討論正是在這方面所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閉幕式上,中國英國史研究會秘書長、教授張亞東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歷史系主任、副教授王大慶分別致辭。張亞東高度評價了此次會議的學術成效,王大慶表示希望與會學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的世界史學科發(fā)展建言獻策。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