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如何超越李寧:“實用至上”方法論
作 者:楊釗 來 源:商業(yè)價值發(fā)表日期:2013-12-06
誰是今天排名第一的本土運動品牌?李寧還是安踏?
用不著糾結,以財務指標作為判定標準的話,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安踏。
2012年,安踏全年營收76.2億元人民幣,超過李寧的67.4億元,第一次坐上了本土運動品牌的頭把交椅。今年上半年,安踏以33.7億元的成績再次保持對李寧的領先,繼續(xù)領跑行業(yè)。在中國體育用品市場過去3年的衰退期里,安踏這個曾經的“小弟”完成了對“老大哥”李寧的彎道超車。
另一個頗具標志性的事實是,截至今年11月21日,安踏的市值為280.97億港元,比李寧、特步、匹克、361度這四家同在香港上市的本土運動品牌市值的總和還要多16億港元。在香港媒體近日主辦的“2013年香港上市公司100強評選”中,安踏還入選了“綜合實力100強”以及“股息回報率10強”榜單。
這樣的結果在許多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看來,顯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安踏從來就不是他們購買運動裝備時的首選。在他們眼中,以安踏為代表的晉江系運動品牌往往是一副“土豪”的形象——產品設計不夠“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卻財大氣粗地占據了央視體育頻道廣告的半壁江山。
不過,安踏崛起所代表的,是與被外界廣為推崇的“耐克模式”截然不同的另一種流派。安踏用20年的時間積累下來一套充滿本土特色并且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實用至上”方法論,并且,在這套方法論的指導下,逐步從偏安一隅的區(qū)域品牌成長為新的行業(yè)領袖。安踏崛起的背后,有著許多值得本土企業(yè)玩味和借鑒的東西。
399元的卡位
每年9、10月份,是各大運動品牌集中推廣籃球系列產品的時間。一方面,因為進入11月,新賽季的NBA常規(guī)賽就將打響,球迷們壓抑了5個月之久的熱情將被再次點燃;另一方面,運動鞋產品的消費主力軍學生群體將重返校園,新學年、新氣象,一雙新鞋自然必不可少。所以,沒有比這個時候更適合向消費者們推銷籃球鞋的了。
不過,今年的市場與往年相比有些不同,因為安踏的“攪局”。
9月4日,安踏在北京召開發(fā)布會,為旗下代言人、NBA球星凱文·加內特推出其個人專屬的第四代簽名籃球鞋——KG4。最大的亮點不在于產品本身,而是它的價格——399元。熟悉體育用品行業(yè)的人應該清楚,對于一款專業(yè)級別的籃球鞋,這是一個足以讓用戶尖叫的冰點價格,要知道,從KG1到KG3,之前的三代產品都被定在了699元的高端價位。而國外品牌的球星代言產品動輒也要上千元。
KG4發(fā)布僅一個月后,安踏又在美國宣布簽約新的籃球產品代言人,來自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當家球星拉簡·隆多,并且為其推出了首款簽名球籃球鞋RR1,產品價格再次定在了399元的低位;此外,安踏還將在12月簽約一位新的NBA球星,產品價格同樣會繼續(xù)保持在這一水平。
在國內外的一線運動品牌當中,敢把明星代言的旗艦產品賣成“白菜價”,安踏還是第一個。不過,雖然產品價格大幅下調,但是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并未受到影響,因為安踏的代言球星們也是穿著同款的產品在場上比賽的。
為了更好地推廣自己的平價籃球鞋,安踏為這批399元的旗艦產品包裝了一個“國民球鞋”的概念并且在營銷上啟用了全新的“實力無價”理念,意在強調球鞋的高性價比,防止消費者誤認為低價等于低端。
一般情況下,行業(yè)內大品牌明星簽名產品的平均銷量每年在3~8萬雙左右,然而安踏的“國民球鞋”推出后,僅今年第3季度的銷量就超過5萬雙,第4季度的訂貨量亦有5萬雙,明年一季度的訂貨量更是遠超公司預期,安踏方面的目標是明年“國民球鞋”系列的銷量突破100萬雙。
做個類比的話,安踏眼下的打法與當年小米的做法異曲同工。3年前,小米通過1999元的高性價比手機橫掃市場,一舉在2000元價位段上站穩(wěn)了腳跟。眼下,安踏則通過399元的籃球鞋,迅速擊敗同價位段的對手,鞏固了自己在中低價位市場的領導地位。
低價背后的“務實”邏輯
在體育用品行業(yè),簽約明星運動員為其推出專屬運動鞋,是各大廠商的慣用手段,而球星代言的專屬簽名產品往往價格不菲。
為什么這次安踏能夠將自己的旗艦產品價格降到如此低的程度?其實背后的基本邏輯并不復雜:通過降價提升銷量。
在外界看來,這是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邏輯了,但是具體到體育用品行業(yè),這樣的做法并非表面看到的那樣直白,它實際上是對行業(yè)規(guī)則的一次顛覆。
對于一線品牌來說,旗艦產品所承擔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幫助品牌樹立高端和專業(yè)的形象,而并非是達到多大的銷量。因此,球星簽名球鞋的價格本身就不能太低,以國外品牌為例,球星簽名鞋的價格通常價格都在千元以上,而且往往比同品牌的非明星代言產品貴上20%左右。
過去3年,安踏也在遵循同樣的玩法。
然而,這么做的結果卻是產品的銷量“慘淡”,前三代加內特代言的簽名球鞋,每代能夠突破一萬的銷量就已經很不錯了,安踏方面透露,前三代的KG籃球鞋,銷售總量不到10萬雙。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對于本土品牌的消費人群來說,相對高昂的價格將不少用戶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國際品牌的用戶出于消費習慣的原因,短時間內也很難突然轉向購買本土品牌的產品。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本土品牌的旗艦產品都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不過,雖然旗艦產品銷量不會很高,但是對于大部分運動品牌來說,這也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以安踏為例,每年推出的籃球鞋產品大約在80~100款,單款產品的銷售情況并不足以左右籃球品類產品整體的銷售情況。拋開旗艦產品,剩下90%以上的產品才是盈利的真正主力。旗艦產品只要能夠幫助品牌賺到口碑就足夠了。
但是,這卻并不是安踏董事局主席、CEO丁世忠想要的結果,加內特代言的前三代產品的銷量讓他感到相當不滿。
在丁世忠的價值觀里,一款產品如果不能從銷量上證明自己,那么就是不折不扣的失敗。
在3年的試水過后,他開始重新反思安踏在籃球策略上的思路,并且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我們過去做的事情是很失敗的,為什么請球星賣不到1萬雙球鞋?這是有問題的。”丁世忠在接受《商業(yè)價值》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說,“任何品牌的投入是要跟收入形成正比,比如說阿迪達斯在歐洲投入走足球,它的足球投入和銷售是形成正比的,耐克投入籃球一定也是成正比的。投入跟銷售不成正比是不合理的。”
為了改變現狀,丁世忠決定轉換思路,從過去做出一雙高端的籃球鞋,變?yōu)樵趺床拍馨岩豢钋蛐谴缘幕@球鞋賣出更多。“我要做真正的‘國民球鞋’,讓更多的人真正買得起,我要讓100萬人穿著我的球鞋去打籃球,這個就是我們的戰(zhàn)略。”
在確立了新目標后,安踏開始著手對自己的籃球策略進行調整。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產品使用習慣。
在第三方的調研公司為安踏所做的用戶消費習慣調研中,可以發(fā)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在學生群體中,不乏擁有國際品牌籃球鞋的人,但是他們中有相當部分的人只有在重要的場合,比如班級或者院系間的比賽時才會穿著這些國際品牌的產品,在平時私下打球時,他們通常會穿著本土品牌的產品。
“大家也知道,一雙國際品牌的著名運動員的簽名鞋基本上是在1200~1800人民幣之間,消費者當然也有人買,但大部分是買了以后他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炫耀。當他有這樣一種心態(tài)的時候,基本上這雙鞋就很難在戶外籃球場出現,一般只在室內籃球場或者大街上出現。”安踏品牌總裁鄭捷分析說。
對于安踏來說,如果用戶不穿著自己的產品上場打球,那么品牌的高端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安踏并不想讓自己的產品成為被用戶束之高閣的“藏品”。“我們希望消費者在他負擔得起的狀態(tài)下,能夠用到我們的裝備去真正地參與籃球運動。”鄭捷這樣闡釋安踏新的籃球策略。
過去幾年,阻礙安踏籃球旗艦產品銷量的“罪魁禍首”就是價格,想要扭轉局勢,首先要在價格上做文章。于是就有了399元的系列產品。安踏想要向自己的用戶證明,一雙專業(yè)籃球鞋并不一定要像國外品牌賣到那樣高的價格,低價位的產品同樣也能做到這一點。
就在幾個月前,丁世忠率領安踏的高管們去美國考察,他發(fā)現即便是在耐克的大本營美國市場上,依舊有相對低價位的品牌能夠生存得很好,這更堅定了他調整安踏籃球策略玩法的決心。
仍有很多人擔心平價籃球鞋會影響安踏產品的毛利率,但是丁世忠卻并不在乎這一點。“安踏犧牲了一兩個SKU的毛利率,但是銷量上去了,企業(yè)也沒損失。”
“我是誰”和品牌的邊界
安踏能夠在過去10年里迅速崛起,并且即便在行業(yè)衰退期里依舊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在于,這家公司一直十分清楚自己是誰。
安踏的高層們在接受《商業(yè)價值》采訪時,對于品牌定位的描述出奇一致,安踏就是一個定位大眾的運動品牌。
“每個品牌想要活下去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知道自己是誰,貴的東西誰都會做,又好又便宜質量還不錯,這就不是所有人都會做的了。”安踏籃球品類負責人孫聚辰對記者表示。高性價比的產品,正是今天安踏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中國各地并不均衡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了沒有任何一家運動品牌可以實現對市場的通吃。由于不同地區(qū)居民間收入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國際品牌或許可以在一線城市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在二線城市以下的市場,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價格是一道天然的壁壘,對于國際品牌來說,一方面,輕資產的模式使他們并不直接掌握工廠資源,所以在供應鏈成本上會比安踏這樣的制造型企業(yè)要高。另一方面,出于對于品牌形象的維護,國際品牌的產品價格也會維持在一個相對高位,高收入人群顯然不愿意同低收入人群穿著同樣的品牌。而這就為本土品牌留下了生存的空間和機會。
“說句實在的話,高端的籃球鞋我們目前沒辦法跟耐克競爭,我能做你的鞋,能做的跟你一模一樣,甚至比你還好,但消費者卻不認可。過去幾年,我們感覺請了明星,花了那么多錢,請一個明星要幾百萬美元,一年賣的鞋還不夠付他的廣告費。”丁世忠坦言,“其實每一個企業(yè)都沒辦法照搬另一個企業(yè)的模式,如果搬了那就太簡單了,所以我們的模式,我們的定位,就是安踏自己的模式和定位。”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yè),想要弄清楚自己是誰,首先要搞明白自己的消費者是誰。
安踏的市場調研顯示,其主要用戶群體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16~22歲的學生群體,這些也是安踏的消費主力。這些學生基本上家庭收入中等,有些是中等偏下,并不是很富裕,主要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第2類是22~25歲、畢業(yè)不久的的年輕白領,收入不高,但是依舊有運動的習慣,這些群體主要在二三四線為多;第三類是藍領消費者,比如工廠的工人群體等等。
正是這些消費者支撐起了安踏這個品牌,安踏眼下所做的一切,都是針對這三類人群的。所以,即便安踏的消費人群與國際品牌消費人群間的重合度較低,但是安踏方面并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丁世忠更是在采訪中直接表示,出于品牌和消費人群定位的不同,安踏并不在意放棄一些在目標人群之外的高端用戶。
當然,安踏也并非真的放棄了高端用戶,安踏旗下還擁有意大利休閑運動品牌Fila在中國的代理權,爭奪高端用戶的使命落在了這個洋牌子的身上。而安踏品牌本身則堅定不移的服務于“大眾消費者”。
“設計感不如國際品牌”是一線城市消費者對于安踏品牌最常見的認知,但是如果深入了解這家公司,就會發(fā)現,安踏其實相當的“表里不一”。
這家公司的操盤手們并不像外界認知的那樣。作為安踏品牌總裁的鄭捷曾經是阿迪達斯旗下銳步品牌的中國區(qū)總經理,而安踏籃球產品線總負責人孫聚辰則出身耐克,在耐克工作了9年之久。在安踏位于廈門觀音山的運營中心里,負責安踏品牌推廣的是一幫穿著打扮相當時尚的年輕潮人。
安踏并非做不出一線城市消費者眼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產品,問題的關鍵在于,為什么要那么做?如果現在的消費者滿意和認可自己的做法,那為什么一定要改變呢?
丁世忠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安踏的目標是要挑戰(zhàn)耐克和阿迪達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安踏要以耐克和阿迪達斯同樣的模式挑戰(zhàn)他們。
事實上,在現階段的中國市場,完全模仿國際品牌的玩法,未必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2010年,李寧進行了激進的品牌重塑,背后的核心就是要向耐克看齊,但是結果卻是栽了大跟頭。
如果以耐克或者阿迪達斯的標準來要求安踏,你很有可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這應該是一家破綻百出的公司,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即便在這樣一個并不景氣的市場大環(huán)境下,它的各項財務指標也遠遠優(yōu)于大部分同行。
在丁世忠看來,無論外界對安踏的評論是褒是貶,回歸到商業(yè)的價值判斷體系里,一切爭議都會迎刃而解。
“好與不好,要長時間地讓市場檢驗,用數據說話。我們做到了一個體育用品行業(yè)不可能做到的,甚至服裝服飾行業(y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上市6年我們募集了36億的資金。到現在為止,公司派息超過40億,誰能做到?第2個數據,上市以來,我們納稅超過44億,還有另外一個別的企業(yè)做不到的,我們現在還有50億的現金。所以好與不好,不是書上說好就好。”丁世忠自豪地說,這一串數據讓他顯得底氣十足。
對于安踏來說,只要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不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那么它“實用至上”的方法論就會一直延續(xù)并且奏效下去。
本文關鍵字:安踏
- 相關文章
-